(心语3)退休后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回头细数自己的人生历程;那些酸楚、甘甜、辛苦与磨难,其实都算不得什么;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曾经闪耀的精彩瞬间时常在脑海里回放,内心默默告诉自己:“曾经活得精彩,问心无愧,值得无悔!”
(连载34)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交流的方式越来越依赖网络。退休已有四年多的我,闲暇时总会拿出手机,先浏览头条新闻,然后活跃于二十多个微信群和几个QQ群中。战友群、好朋友群、同学群、发小群、球友群、亲友群、同事群、邻居群、文学群……各种群组让我生活丰富且充实。特别敬佩那些七八十岁的网友们,他们与时代同行,热爱生活,始终保持学习的热忱和活力。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社会的平台,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真心相待、倾情交流,这份真实感、温暖感和绚丽色彩,让人难以割舍。各群中充满了喜怒哀乐,只要见到重要消息,就会立刻回复、热情帮忙、送上祝福、分享喜悦或分担忧愁。我坚信,一个充满正能量、充满欣赏与关爱的群体,它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会长久而强大。
通过网络,我进一步了解了162师越战中唯一牺牲的女战友郭蓉蓉的英雄事迹。她在随队途中遭遇伏击时说出的那句简短的话:“我中弹了,你们快撤……”让人敬仰了整整四十年。在网络上关于她牺牲的情况众说纷纭。战时,我所在的162师医院共有近40位女战友参战,有些是战前从师宣传队转至医院的,而郭蓉蓉是从师宣传队调至师电影放映组。1979年元月,她被提拔为电影组组长(排职、行政23级)。电影组的李萍、程玲玲及其他科长亲眼见到郭蓉蓉倒在被夜色笼罩的卡车上,也亲眼见过敌人下山放火焚烧车辆和烈士遗体的惨状。遗憾的是,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与郭蓉蓉同行的几位战友留下的亲笔回忆或一字一句的记录。
展开剩余83%战场上早已流传着郭蓉蓉牺牲的前因后果。在我担任警卫162师“后勤指挥部总指挥”副师长田景荣身边站岗时,亲眼目睹田副师长坚决反对电影组三位女兵在当日黄昏时分,由于敌军仍在山上骚扰而要求提前回国。那时,我正在师医院搭设的“师后指”帐篷里为田景荣副师长站岗,看到郭蓉蓉等五六人请求派车回国的情景。几十年后,我专门将这段经历写了出来。后来,又将162师医院女卫生员陈怡对与电影组女兵程玲玲战场相遇、听其讲述的细节记录入文。我综合了自己、陈怡战友以及网络上的多种描述,把关于郭蓉蓉牺牲的不同版本一一整理并保存。经过分析,我认为那一天三台卡车中应该没有重伤员,也没有烈士遗体,否则被打坏、被烧毁的车辆不会毫无传言,而重伤员应有护理人员陪同,但实际并无此事。车队中的军用卡车司机陈祖贵腿部中弹后仍坚定驾驶卡车驶入沟壑,使后车得以冲出,战后他荣获一等功并因伤截肢,退休后在湖北某县税务部门工作。当田副师长听闻郭蓉蓉牺牲的消息时,立即下令485团9连前往搜寻。485团9连部分时间负责警卫师医院,师后指大多数时间设在医院,警卫工作多由该连承担。无论流传多少版本,女战友郭蓉蓉烈士永远活在我心中。
“自卫还击显英雄,五战五捷建奇功。猛虎军魂何人是?神勇上将李九龙。”这首题为《一六二师》的诗,歌颂了162师一万多名官兵在南疆沙场浴血奋战,也赞扬了时任师长李九龙将军。诗的作者李云,河南新县人,1976年入伍,1977年至1978年在162师宣传队,与烈士郭蓉蓉同在宣传队,战前下至485团二连担任战士。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二等功。485团二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红军连队,田景荣副师长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162师越战三位英雄之一朱仁义烈士也出自485团二连。485团二连战友的大型聚会,总会邀请朱仁义烈士的妹妹朱仁清参加。2016年初夏,在安阳485团大操场举行“英雄红二连”称号重新授予仪式,田景荣副师长和朱仁清都应邀出席。田副师长关心询问朱仁清的工作和生活,使烈士亲属得到极大安慰和精神抚慰。田副师长的女儿至今与朱仁清保持联系,这让我深受鼓舞。深刻感受到162师的军魂依然存在,军人的初心与使命铭记心中,英烈们的坚韧拼搏精神将永远传承。
在我所接触的接枪姐妹中,有些人不愿提及与兄弟烈士有关的信息,能理解她们的心情,因为那份伤痛难以承受。四十多年,历史的长河对个人来说不过一瞬,却是漫长的等待和期盼。一次次的失望,令许多接枪姐妹的父母早早离世。无尽的悲伤伴随着漫漫人生,直到接枪姐妹们自己老去。如今已有几位接枪姐妹如张玉花、王咏香、邱燕飞离世,但她们依然默默承受,不愿给别人或组织添麻烦。即使是生死战友,也不愿让他们误解为索求,只愿平静地怀念。
几年前,接枪姐妹们在安阳的大聚会上,陈少年烈士的妹妹陈萍告诉我,她未能参加活动的原因是和哥哥的战友一同前往异地探望另一位战友,那位战友曾给予她关怀和帮助。陈萍和484团三营炮连的几个战友一起前去探望病重的战友。这份战友情深令人肃然起敬,真是令人感动的圆满情谊。
接枪妹曹爱珍终于答应帮忙联系486团副团长蒲大才,了解亲哥哥曹良元牺牲的具体情况。曹良元是蒲副团长的警卫员,牺牲时与蒲副团长等人同战。曹爱珍对我坦言了些许顾虑,怕几十年后打扰团首长,增加不必要麻烦。虽有顾虑,我仍鼓励她勇敢联系蒲大才老首长,相信他的胸怀。毕竟四十年过去了,参战者和家属都希望在重要的纪念日里寄托哀思。曹爱珍在武汉经营诊所,生活无忧;蒲大才首长经历丰富,见证了许多风雨。我坚信他们会共同实现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愿望。
“当思念来临的时候,
多想时光真的能倒流。
相册里一幕幕镜头,
瞬间的幸福早已成永久。
当思念来临的时候,
我的亲人你还好吗?
远在天边的故乡,
听说也盖起了层层高楼。
当思念来临的时候,
我的爱人你还好吗?
城市的灯火多辉煌……”
这首歌名为《当思念来临的时候》,由徐子葳作词作曲。几天前,我将一篇关于越战烈士的文章发到十几个微信群和QQ群。一位发小迅速在“发小回忆”群转发了这首歌。点击播放后,词曲旋律、深情演唱深深打动了我。接枪妹赵艳玲将我搜集的45位烈士生前照片整理成音乐像册,接枪姐妹们纷纷称赞。2019年元月,特别纪念日当天,姐妹们在像册前默默寻找亲兄弟的照片,静静怀念那阳光帅气、勇敢无畏的身影。
“小曹,所转来的文章和信息都收到了。这些战友都是怀着对烈士的思念和敬佩,铭记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我们只有感激他们!关于曹良元牺牲的细节,看到的版本很多,都是根据各自视角或所听到的情况写的,不一定完全准确。当时在场的还有作战参谋冯廷君、先遣组长姜勇先等七八位见证战友。战后,陈副政委带工作组到486团参加战斗评估,摆出沙盘,详细核对每位战斗人员的位置,没有异议地总结了这场战斗。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永远记住牺牲的战友们!”这是蒲大才首长四十年后给曹爱珍的微信回复。缅怀英烈,铭记牺牲,目的已经实现。
1979年那场战争令人难忘,回忆细节难免有误。记得师医院战友回忆入境时,162师首长们看到近40位女兵完好返回,命令停步观看485团高机连用14.5毫米双管高射机枪对敌开火。一是师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团队,战场表现突出,救护伤员近千人,其中300名为友军伤员;二是参战的女战友几乎全员安全撤回。几十年后得知,162师医院是29个参战师中女兵最多的医院,几乎满员出征。师医院二所女兵班长牛爱萍后来回忆了边境线上485团高机连射击追击敌人的情况。485团高机连是我的老连队,我把牛爱萍的回忆发到485团高机连微信群,引发热烈讨论。枪手郭亚琦、张林、白汉等纷纷讲述当年高机连是485团最后撤回的连队,三排七班最后撤回。七班长杨海南坚持自己班是最后撤回的,因为撤退时和老乡三营战友擦肩而过,互致平安。副班长张林也坚称自己是最后开火的高机兵,耗尽所有弹药。不同说法说明“485团高机连是485团最后踏入国门的连队”。
不久前,我在162师宣传队员陶力主编的宣传册上看到485团高机连最后一个班开火归国的照片,照片由485团宣传股唐干事拍摄,注明这是485团最后归国的战斗班。我仔细看出照片中的枪手张林副班长正稳坐战位开火,身后站着的是七班长杨海南。照片如实记录了历史,我非常熟悉这两位战友。张林看到照片后问我如何购买宣传册,我迅速将陶力电话告诉他。
战争残酷,回忆珍贵。只要有回忆,便有难忘与共鸣,最终促使我们共同回忆、共同书写、共同珍惜、共同缅怀!这正是我们的真正目的与追求。
发布于: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