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在《临江仙》一词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表现出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既有历史的变迁,又有人生的无常,揭示了英雄与美人、胜败成败最终都只能成为过去的谈资。那时候,英雄是时代的象征,尽管胜败早已被时间冲刷,但仍没有人不愿意被视作英雄。美丽的女子和英雄的光环也是紧密相连的。
曹操,作为三国时代的霸主之一,自然不会缺少对美人的钟爱。尽管马超的妻子并没有貂蝉那样的倾国倾城之貌,但在当时,她也是绝世美女。然而,曹操并未将她据为己有,而是选择将其送给别人,这一行为颇为引人深思。为什么曹操,会做出如此不同寻常的决定呢?
马超,这位出身于西凉的年轻将领,虽然最初是曹操麾下的骁勇将军,但他始终没有完全归附于曹操。他对三国的局势有着自己的看法,并且有着坚定的理念。作为马腾之子,马超年轻时就展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不仅能带领士兵屡战屡胜,而且他的士兵们对他极为忠诚。马超与士兵之间的深厚情谊,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尤为难得。曹操也十分看重马超的能力,屡次邀请他投效并担任要职,但马超一直拒绝,并未愿意完全依附于曹操。
展开剩余75%直到马腾被曹操任命为卫尉后,马超才最终带领父亲的军队进入曹操阵营。尽管名义上属于曹操麾下,但马超始终觉得自己被束缚在曹操的权力之下,始终不甘心如此,渴望有一天能够摆脱这一局面,甚至与曹操为敌。终于,在公元211年,机会来临。
当时,曹操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决定出兵攻打张鲁,进军河东。由于远征的需要,曹操选择了一条最便捷、最节省物资的路线——从凉州经过。曹操当时认为,凉州由马腾父子把守,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马超却认为,曹操此举不单纯是为了攻打张鲁,实际上是企图借此机会夺取凉州。于是,马超联合了韩遂等关中将领发起反抗,虽然初时给曹操带来了不少麻烦,但最终,年轻的马超在兵法上未能与曹操抗衡,被巧妙的离间计打败,退兵不久后投靠张鲁,与曹操结下了深仇。
曹操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乱世枭雄,当然也对美色有着极大的兴趣,而他有个特别的嗜好——常常钟情于别人的妻子。每当战胜敌人,若能看到他心仪的美女,曹操几乎从不放过。然而在潼关之战中,曹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没有如以往那样将马超的妻子董氏占为己有,而是将她送给了别人。为何曹操会做出如此与众不同的选择?
潼关之战是曹操与马超、韩遂等西凉势力之间的一次较量。曹操当时在南方的战事失利,准备向西扩展自己的领土。当马超、韩遂得知曹操意图后,发动了反抗。然而,最终曹操凭借自己的智谋与实力获得了胜利。战败后,马超的妻子董氏被俘,并被带到曹操面前。当曹操看到董氏的容貌时,不禁惊叹:“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真是可惜,怎会未曾早早相识。”
众所周知,曹操喜好美女,特别钟情于他人之妻,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亦有此癖好。大家普遍认为,曹操会将马超的妻子纳入后宫,但出乎意料的是,曹操却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决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曹操决定并非占有董氏,而是将她赠送给当时张鲁最为依赖的谋士阎圃。曹操认为,通过阎圃拉拢张鲁,才是最为有利的策略。
于是,曹操命人画了一幅董氏的画像,并亲自写了信,派人将这封信和画像一同送到阎圃手中。在信中,曹操表示:“若阎圃兄能出力,必有重谢。”阎圃接过画像后,看见董氏的美貌,心中立即有了不同的想法,决定帮助曹操拉拢张鲁。经过一番交涉,阎圃顺利为曹操争取到了张鲁的支持。
这一举动令人刮目相看。曹操虽然一向以贪恋美色而闻名,但这次却为了自己的野心和抱负,放弃了个人的欲望,把美人送给了他人。这一决策让曹操的部下更加信服他,也使得曹操在“奸雄”的形象上添了一笔不同的色彩——他不仅是一个为自己理想和江山不择手段的霸主,还是一个深谋远虑、极具政治智慧的领导者。
曹操的这一举动让许多人对他产生了新的认识。人们常说,“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但像曹操这样为了江山放弃美人的例子,实在是少见。曹操的这种深远的政治眼光和对目标的清晰认知,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枭雄的伟大。或许正是这种远见和果敢,才使得他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发布于: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