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句诗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长干行》,诗中的女子怀念与丈夫从小一起嬉戏玩耍的时光,描述了他们自小相识、朝夕相伴的甜蜜情景。诗篇中提到的“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已经成为了深情、纯洁爱情的象征,这种青涩且无瑕的感情从古至今都令人向往。即便岁月流转,这种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的亲密关系仍旧是大家羡慕的典范。
这种从小到大的感情,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纯真且深刻的,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表述渐渐偏向了爱情的层面。两小无猜的感情,可以说是几乎每个人心中理想的爱情模样。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其中,钱学森与蒋英的故事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大家对钱学森并不陌生,作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为国家的导弹、原子弹及火箭事业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钱学森的成就早已载入史册,但他与蒋英的爱情故事,同样堪称佳话。
展开剩余80%钱学森生于1911年,上海人,祖籍浙江临安。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不仅被誉为“火箭之王”,还被称作“中国导弹之父”和“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这些声誉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除了这些伟大的科研成就,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爱情故事,也让人动容。
蒋英出生于一个显赫家庭,父亲蒋百里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军事理论家,他的威望让很多文人和名士都对其敬重。蒋英自小便才华横溢,能歌善舞,诗书礼乐样样精通。成长过程中的她,凭借出色的歌喉成为当地知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与钱学森的相识,源自两家父辈之间的友谊。钱学森11岁那年,随家人从上海搬到浙江海宁市,恰巧这个地方便是蒋百里的故乡。
一家人搬到海宁后,钱母自然要去拜访老友蒋百里。那时,蒋英仅有三岁,长得如同瓷娃娃般精致,皮肤白皙,楚楚动人。钱母见到她,心生怜爱,因为她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女儿,可惜身体的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当她看到蒋英那天真无邪的模样时,心中突生一念——认蒋英为女儿。经过与蒋母的交谈,钱母将这个想法与蒋母分享,蒋母爽快答应,于是蒋英便成为了钱家的一员,改名为“钱学英”,成为钱学森的名义上的妹妹。
蒋英刚到钱家时,因为无法见到亲生母亲常常哭泣,钱学森便会安慰她,耐心地陪伴着她。有时候他一哄就是一天,从未感到厌烦。这段亲密的陪伴,让蒋英对钱学森产生了深厚的依赖感,两人一直保持着非常亲近的关系。随着时光流转,蒋英渐渐长大,到了16岁那年,她的母亲因为思念她,将她接回了家。而这一年正是钱学森准备出国留学的时刻。在临行前,钱学森常常去蒋家拜访,口头上是为拜访蒋母,实际上是想见蒋英。每次见面,他都会私下问蒋英是否愿意一起去留学。
然而,蒋英并不愿意离开家乡,因此婉拒了钱学森的邀请。钱学森理解她的顾虑,并在临行前再次叮嘱她:“一定要等我回来。”蒋英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希望他在异国他乡时,能在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时翻开这本书,感受到她的陪伴。钱学森将这本《唐诗》珍藏在心,它成了他在思念家乡、思念蒋英时的重要寄托。
1936年,蒋英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即将前往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深造。临行前,她特地发了一封电报给钱学森,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思念。钱学森收到后,立刻回了一封电报,鼓励蒋英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虽然他们身处两个不同的国家,彼此却始终心心相印。蒋英在德国待了十年,最终回国举办了一场轰动一时的个人音乐会,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一年后,钱学森也从国外归来,已是36岁,依旧没有成家,这让钱母非常着急,开始为他安排相亲。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对任何相亲对象表现出兴趣,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蒋英。与钱学森不同,蒋英个性开朗,为了替钱学森找到合适的妻子,主动为他介绍了几个女孩。尽管如此,钱学森却始终不为所动,心中只想着蒋英。
最终,在一次约会失败后,钱学森终于鼓起勇气向蒋英表白:“要不然你嫁给我吧!”这一突如其来的告白让蒋英愣住了,回过神后,她还不知如何回答。但钱学森并不急于得到答案,他温柔地将蒋英送回了家。两个月后,钱学森再次向蒋英表露心迹,表示希望她能和自己一起前往美国深造。这一次,蒋英被他的坚持打动,决定与钱学森一同前往美国。
在美国的日子里,两人朝夕相处,感情迅速升温,从“兄妹”之情逐渐转化为深厚的爱情。几年后,他们回国见了双方父母,商定了婚事。双方父母都非常满意这段结合,便匆忙为他们举办了婚礼。婚后,蒋英与钱学森一起回到美国,而在这段旅程中,蒋英全力支持着钱学森的事业,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每当钱学森忙于科研时,蒋英始终是他最坚定的后盾。
岁月流转,尽管钱学森的事业越来越辉煌,他的外表依然神采奕奕,而蒋英却因辛劳多了几根白发。钱学森一直将蒋英的付出放在心里,常常陪她一起去观看音乐演出,细心地评论她的表现。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两人始终相互扶持,相伴相守,经过了62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深情如初。这段长久且纯粹的爱情,正如他们青涩时的誓言,历久弥新,令人无比羡慕。
发布于: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